【水德微光】挑战中的坚持与绽放——记录太湖湾实小三语团队幕后的故事
刘向曾言“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无数微小的力量可以汇聚成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湾小就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如同河海蓬勃中那一滴滴奔涌不息的水,用奉献书写最美的故事。他们就是三语比赛的幕后团队。
9月中旬,李萃萍、赵熠丹和吴逸菁老师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创编一个融合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三种语言的“三话”剧本,来展现我校所在的太湖之滨的历史古韵与现代发展。于是三位老师牺牲休息时间,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之中。
三位老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挑战。她们依据大框架,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在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剧本逐渐成形。从初稿到修订,再到最终定稿,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成功克服了语言融合的难题,将太湖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意义。
剧本修改尘埃落定,本以为可以按部就班进行排练,但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学校收到了即将进行三语比赛的紧急通知。为了确保排练顺利进行,学校迅速组建了三语排练小组,全力迎接比赛。
由于三语比赛对语言掌握的高要求性,且苏州话很难学,非本地小朋友很难模仿,刘老师只能在全校范围内筛选会说苏州话的苏州籍小朋友,经过三轮选择,三语团队最终锁定了主角。
三语比赛的最大难点,莫过于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解决这一困难,董昕怡老师将英语部分的台词全部按角色录下来,发给小演员,让小演员们在家也能随时随地跟练腔调;王梦楠老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然而,语言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小演员们虽然进步飞速,但也练到喉咙沙哑,家长甚至给孩子准备了润喉糖。学校与家长的支持让三语团队更加珍惜和重视每一次排练的机会。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整个三语团队老师和小演员们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排练,却发现演员的肢体动作不够流畅自然,表现不够有张力,没能做到“豁出去”的那股气势。
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刘老师和梁老师亲自上阵,在舞台上对每一个动作和站位进行调整,小到抬手的幅度、肩膀与肩膀的距离,甚至是手指的弯曲度……孩子们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认真和配合,即使再累,也坚持完成每一场排练。
就在比赛前夕,一个小意外又让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扮演泰伯的小演员在休息时间摔倒,膝盖磕在了舞台地面上的金属插座上,一瞬间鲜血淋漓。这一突发情况让所有人紧绷心上的弦,相互提醒在排练时安全第一,要小心谨慎。
在接下来的排练过程中,小演员膝盖上的伤口还未完全愈合,但他依然坚持参加排练,毫无怨言,还乐呵呵地安慰自己的小伙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湾小的团队精神。
终于,比赛的日子到来了。在准备室等待的过程漫长又难熬,但老师和小演员们仍没有松懈,不断练习着平时排练过程中还不够完美的地方。老师们不断做着最后的叮嘱,将道具服装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检查。
正式比赛开始,小演员们在舞台上用流利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动作将剧本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随着表演的深入,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享受着舞台带给他们的快乐。
正如古人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湾小三语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就如同一块块拼图,紧密协作,构成一幅完美的画。这次三语比赛的历程,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现,更是湾小师生共同成长、共克时艰的见证,它深刻诠释了“在挑战中磨砺,在坚持中绽放”的真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