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资讯>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悦享假期 心灵同庆——太湖湾实小假期心理调适、家庭教育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30 17:28:23 浏览次数: 【字体:

在这个金秋送爽、举国同庆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的生日。国庆假期不仅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庆祝,更是家人间情感交流与增进亲密关系的宝贵时光。在这悠长的假期里,家长们可以放下日常的忙碌与纷扰,与孩子共同编织一段温馨而难忘的记忆。望下面这份心理调适、家庭教育指南能让您和孩子相处得更加愉快!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烦恼”。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情绪波动或行为变化,有时却可能是儿童心理问题的前兆。作为家长,拥有大智慧去识别并妥善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假期期间家长更要敏锐地察觉儿童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初步的应对。

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是否稳定。如果孩子突然变得易怒、易哭或长时间情绪低落,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孩子的行为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也应引起注意。比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原本遵守规则的孩子开始频繁出现反抗行为。

学习成绩的下滑或对学习失去兴趣,可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这可能与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有关。

心理问题有时也会导致身体症状的出现,如头痛、胃痛、失眠等。如果孩子频繁抱怨身体不适,但又查无实据,家长应考虑心理因素的可能性。

孩子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也是观察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孩子开始避免与人交往,或在交往中出现明显的退缩或攻击行为,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烦恼时,家长应耐心倾听,避免批评或指责。

家长可以记录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同时,这也为寻求专业帮助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冲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鼓励孩子通过绘画、写作、运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能够提供更具体、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早日走出心理困境。

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想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的,莫过于连接两者的纽带——语言。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使用的语言不同,传递给对方的感受就不同,双方的关系也会因此不同。然而语言是一种很情绪化的东西,有时脱口而出的“负面话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将“负面话语”转化成“正面表述”可以让亲子交流更顺畅。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沟通方式:

但是当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很难做到深思熟虑后再张口。特别是情绪难以控制时总会条件反射般地口不择言。因此家长们可以多多练习“正面表述”,做到信手拈来。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希望以下建议能够帮助孩子远离手机,培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不加限制,大多数孩子可能会沉迷其中。但是家长单方面制定规则却又容易引起孩子的"禁果效应":越是禁止,手机越是会引发孩子的兴趣和关注,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手机搞到手,争分夺秒地玩,对手机的渴望也更深。要使规则有效,必须充分讨论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和孩子共同讨论手机使用方案,包括使用时长和场景。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适当让步,让孩子感受到胜利和尊重,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现,孩子是否沉迷电子产品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不佳更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因此,当孩子沉迷手机时,与其责怪,不如想想,是不是你的陪伴缺失了?当我们用孩子更感兴趣或更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来充实孩子的内心和空闲时间,手机就不再是唯一选择。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并定期安排亲子共读、游戏、手工等活动,增强亲子互动,满足孩子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孩子在无聊时最容易玩手机,如果他们有更感兴趣的活动,就会忘记手机。战胜手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为他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比如,户外活动、手工、阅读、绘画等等,让孩子在其他活动中找到乐趣。一旦孩子有了新的兴趣爱好,他就会慢慢发现,玩手机带来的那种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快乐过后,只剩空虚;但这种需要你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得到的快乐却是持久的,会让大脑一直得到积极的反馈。

让孩子远离手机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多带孩子出门走走。这样,他才可以经历更多的事,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让孩子体验到现实世界的精彩,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这个出门走走,不一定就是旅行,只要有心,家门口的公园,身边的图书馆,都可以是你们出行的选择。而那些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也终将成为孩子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教导孩子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性对待网络言论,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网络风险。

帮助孩子树立科技工具观:让孩子认识到手机是辅助生活、学习的工具,而非生活的全部,应有意识地控制使用时间。

倡导数字健康生活:引导孩子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如影响视力、睡眠质量、人际交往等,鼓励他们主动维护自身的数字健康。

假如在假期中,遇到难以调节的不良情绪或是困扰,可以拨打心理热线进行求助。

苏州市心理援助热线:12320-465791001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电话:65202000

苏州市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中心24小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热线:4008652050

吴中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66577610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