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为舵探教海 笃行不怠启新程 ——苏州市教科院莅临太湖湾实验小学开展教学调研
春深日暖,万物竞发。4月30日,太湖湾实验小学迎来了一场“教育深耕”的深度对话。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偕同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学科教研员莅临太湖湾实验小学,通过“常规检查、课堂观察、评课研讨、专项指导”四维联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精准把脉、靶向施策,助力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实现教学质量的进阶提升。
调研组专家们首先对教师备课、听课本以及学生作业、大课间活动等教学常规进行了细致检查。对学校教学各项材料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给予了肯定,赞扬了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春日的课堂流淌着智慧的清泉,教研员分组走进语文、数学、英语等11门学科的常态课堂,以专业视角捕捉“素养导向”课堂的生动样态,多维度观察教学实效。教师们或通过情境创设唤醒思维火花,或在游戏中拆解抽象概念;既有实验探究中迸发的好奇惊叹,亦有艺术创作里舒展的想象羽翼。学科虽异,理念相通——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真实发生。专家们或凝神倾听,或俯身观察学生讨论,用详实笔记为课堂精准“画像”。
春风化雨,研思同行。课后,各学科开展“靶向式”评课,专家团队以专业视角为课堂把脉问诊,既见微知著捕捉教学亮点,亦抽丝剥茧直指优化空间。从任务群设计到核心素养落地,从教材深挖到实践创新,各学科教研员以“精”字为核,以“实”字为要,为湾小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市教科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徐蕾老师听了吴星烨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爱心的传递者》和过亚兰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中国有了共产党》两堂课,肯定了我校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教学导向,赞扬课堂立足核心素养,巧妙渗透道德认知与社会责任教育。徐老师提出:课堂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自主探究活动设计,将道德思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课程育人功能在知行合一中充分彰显。
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许红琴老师和区语文教研员吴庆老师一起听了徐丹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雷雨》和吴健强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剃头大师》两堂课,高度评价任务群教学紧扣单元整体目标,版块设计清晰,环节推进有梯度,课堂组织张弛有度,师生互动自然流畅,语言训练与思维培养并重。同时,许老师也指出:朗读要注意技巧技法,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意境;生字教学宜从整体结构入手,以科学方法提升识字效率。
市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刘晓萍老师和区数学教研员朱健老师一起听了刘文静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确定位置》和杨婷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两堂课,充分肯定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旧知迁移层次分明,问题探究逻辑清晰,学生表达精准有序。刘老师强调:教学须以新课标为纲,深挖教材内涵,设计多样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辨与操作中深化数学理解,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浸润式培养。
市教科院英语教研员袁峥老师和区英语教研员沈红雨老师一起听了张霄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Unit5 Can you》和徐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Unit5 Fruit》两堂课。袁老师对两堂课给予了专业评价,认为教师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绘本与教材深度融合,阶梯式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袁老师建议:活动设计需进一步聚焦核心目标,确保每个环节精准发力。此外,袁老师还从语音教学策略、听力训练方法、信息转化技巧等维度,对英语教学进行了高位的专业引领。
市教科院科学教研员郑朝霞老师听了赵天烨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影子的秘密》和陆逸雯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通过感官来发现》两堂课。郑老师肯定上课教师善用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结构性材料的选择有效提高课堂探究的质量,教师恰当的扶与放调动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课堂中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核心探究理念。郑老师建议:加强课标研读与教参应用,以递进式问题链串联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实践操作,在观察、实验中领悟科学本质,培养严谨探究精神。
市教科院信息教研员席菁老师和区信息教研员盛宏亮老师一起听了孔丽丽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可视化方式助表达》和沈慧敏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制作数字作品—小小非遗宣传员》两堂课。席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真实生动的情境创设,任务设计贴近学生认知,有效培养信息处理能力与创新思维,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席老师建议:细化“做中学”环节设计,强化技术操作与项目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数字化素养。
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王欢老师和区教研员高谊老师一起听了梁宇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编花篮》和刘小泠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杨柳青》两堂课。王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认真的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教学设计富有新意,教态亲和,表现力强,学生在充分的音乐活动中感知乐感,让歌声在课堂飞扬。同时王老师建议:强化教材深度解读,以学生兴趣为基点,通过结构化活动串联音乐与文化内涵,让学生在韵律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范小虎老师听了范丽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大树的秘密》和胡樱鑫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彩墨幻景》两堂课。他肯定了两位教师讲解深入浅出,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创作热情,课堂生成鲜活灵动。范老师鼓励老师们要进一步融合新课标理念,尝试大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结中提升审美素养。
市教科院体育与健康教研员季斌老师和区体育与健康教研员张炯老师听了康雨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篮球:行进间运球急停与投准组合》和唐硕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田径:60米跑》两节课。两位执教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情境化的导入,结构化的内容设计,德育和规则的渗透,丰富了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季老师指出,要将新课标理念充分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练赛的活动中,体验不同运动的乐趣。
市教科院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丁宇红老师和区教研员朱樱老师一起听了安萧老师执教的劳动课《花卉挂钟》和苏娴佳老师执教的综研课《我们身边的好水》两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劳动课教学支架清晰,纸黏土制作过程注重技法指导与创意启发,学生作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美;综研课以任务驱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深化环保认知。丁老师强调:劳动与综研课堂需扎根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现知识迁移与能力提升。
专家们以“显微镜”剖析课堂实效,用“望远镜”擘画素养蓝图,为湾小教师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专业引领。
此次调研,是教育智慧的传递,更是教学实践的升华。当老师们的笔记本写满密密麻麻的思考,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教育的严谨,更是教育者的热忱。太湖湾实验小学将以此次调研为支点,撬动课堂改革、课程创新、教师成长的全方位提升。湾小全体教师也将以此为契机,以“深耕者”的姿态扎根课堂,以“破壁者”的勇气突破创新,在吴中教育的热土上,续写“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的教育诗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